想象你站在一条繁忙的工业管道旁边,眼前是奔流不息的介质,而你的任务是精确测量它的流量。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但有一种神奇的仪表——涡街流量计,就能轻松应对。它就像一位隐形的舞者,在流体中翩翩起舞,舞出精确的流量数据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涡街流量计内部结构的神秘面纱,看看它是如何实现精准测量的。
涡街流量计的“心脏”:旋涡发生体

走进涡街流量计的内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“心脏”——旋涡发生体。这个部件通常是一个三角柱或矩形柱体,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安装。它就像一位指挥家,引导着流体产生卡门涡街,这是涡街流量计工作的基础。
当流体流经旋涡发生体时,会在其下游两侧产生交替的旋涡,形成卡门涡列。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:旋涡发生体的非流线型形状使得流体在通过时产生阻力,从而形成旋涡。这些旋涡的释放频率与介质流速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,这是涡街流量计能够测量流量的关键。
旋涡发生体的设计非常讲究。它需要具有非流线型、对称的截面,这样才能确保流体通过时产生均匀的旋涡。截面的边缘必须锋利,以便旋涡在发生体轴线方向上同步分离。此外,旋涡发生体还需要在较宽的雷诺数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旋涡分离点,这样就能保证斯特劳哈尔数的恒定,进而确保流量测量的准确性。
捕捉旋涡的“眼睛”:检测元件

旋涡发生体虽然能产生旋涡,但还需要一个“眼睛”来捕捉这些旋涡产生的信号,这就是检测元件。检测元件安装在壳体上,可以采用热敏、应变、磁电、电容、应力、光电、超声等多种敏感元件制作。
这些检测元件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,但目标都是将旋涡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。例如,热敏式检测元件通过测量旋涡引起的温度变化来产生电信号;应变式检测元件则通过测量旋涡引起的应力变化来产生电信号。
检测元件的安装方式也有多种,常见的有:
1. 直接检测发生体两侧差压:检测元件直接安装在旋涡发生体内,直接测量发生体两侧的差压变化。
2. 导压孔检测:在旋涡发生体上开设导压孔,在导压孔中安装检测元件,检测发生体两侧的差压变化。
3. 检测周围交变环流:检测元件安装在旋涡发生体周围,检测旋涡引起的交变环流。
4. 检测背面交变差压:检测元件安装在旋涡发生体背面,检测旋涡引起的交变差压。
5. 检测尾流中旋涡列:检测元件安装在旋涡发生体下游的尾流中,检测旋涡列的变化。
无论采用哪种方式,检测元件都能将旋涡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,为后续的信号处理提供基础。
信号处理的“大脑”:转换器

检测元件产生的电信号虽然包含了流量信息,但通常比较微弱,需要进行放大、滤波和整形等处理。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转换器,它是涡街流量计的“大脑”。
现代涡街流量计普遍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,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对涡街信号进行精确捕捉和快速处理。DSP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,可以对信号进行滤波、放大、整形等操作,同时还能进行频率测量、相位测量等复杂的信号处理任务。
转换器的主要功能包括:
1. 信号放大: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适合后续处理的强度。
2. 信号滤波: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,提高信号的质量。
3. 信号整形:将信号转换为标准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,方便后续的显示、记录或控制。
通过这些处理,转换器能够将涡街信号转换为精确的流量数据,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测量结果。
保护“心脏”与“眼睛”:仪表表体
旋涡发生体和检测元件是涡街流量计的核心部件,但它们也需要一个坚固的“家园”来保护。这个“家园”就是仪表表体,它不仅支撑着整个内部结构,还保护着各部件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。
仪表表体的材料选择非常关键,需要根据被测介质的温度、压力及腐蚀性等参数来确定。例如,对于高温高压的介质,表体需要采用耐高温、耐高压的材料;对于腐蚀性介质,表体需要采用耐腐蚀的材料。
除了材料选择,仪表表体的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。它需要能够有效地隔离外界环境的干扰,同时还要